蓝色星球—Banner
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服务中心 活动专题 政策法规 环境文化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
服务电话:010-64129883

新闻资讯
专家把脉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

  发布日期:2021年7月16日

 

 

  “喀斯特地区一方面蕴含丰富的资源急需发展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另一方面又存在较为严重的石漠化和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说,急需破解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的难题。
  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之“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主题论坛11日在贵阳举行,论坛聚焦喀斯特地区面临的石漠化、地下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生物多样性递减、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山区干旱缺水、生态环境反复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显示,喀斯特地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5%,影响着18亿人口的生产生活。而中国喀斯特地貌面积达344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世界喀斯特看贵州,因此,贵州被称为“中国的喀斯特省”“喀斯特博物馆”。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看来,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表生态脆弱,成土速度极慢、石漠化严重,自净能力弱,严重制约乡村振兴。因此,他建议构建发展喀斯特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培养建设多学科综合研究和管理人才队伍,促进西南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喀斯特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方面,应加强国际间的相互合作。”挪威水环境研究所所长拉尔森说,国家之间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无论是对挪威还是对中国来说,国际合作都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环境管理知识库。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在喀斯特水环境治理方面,贵阳市南明河采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治理水污染“顽疾”。8年来,南明河全面消除了河道恶臭,水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变。
  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说,南明河综合治理的成功实践,为喀斯特区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可借鉴方案,不仅节约土地和成本,每天还向南明河全流域提供150万吨生态补水,每年节省跨域调补水5亿吨。
  会上,参加论坛的相关专家还从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维模式、科学的顶层设计等方面,提出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为全球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地矛盾解决提供了科学模式。

·上一篇:首批全国碳排放配额系列价格指数成功试发布
·下一篇:退渔还湖 水清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