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球—Banner
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服务中心 活动专题 政策法规 环境文化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
服务电话:010-64129883

新闻资讯
松花江水生态系统初步恢复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7日

 
  “一米多长的‘鲇鱼王’,一网就捞起了3条,最重的得有70多斤。”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一位渔民日前在松花江里打到3条大鲇鱼,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


  依兰县的刘先生早晨上班时,听同事说他家邻居从松花江依兰段打到3条大鲇鱼,最重的70多斤。


  半信半疑的他和同事来到渔民家小院。3条大鲇鱼挤在不大的鱼池中,目测观察,3条鲇鱼的身长都在1.2米以上,最长的一条1.4米左右,嘴边的须子有筷子般长短,嘴张开约有足球大小。


  刘先生用尽浑身力气,也只能抬起鱼头,两位成年人合力才能勉强将大鲇鱼捞出水池。


  刘先生告诉记者:“打到大鲇鱼的渔民60多岁了,打鱼40多年,头一回见到这么大的鲇鱼。”


  经黑龙江省渔政局渔政处专家于青海鉴定,这种鲇鱼为六须鲇鱼,俗称怀头鲇鱼,鱼龄大约在10年左右。于青海说,六须鲇鱼平时生活在水底,在水面有响动时迅速上浮捕食。六须鲇鱼的寿命长达80年,喜欢在水草间筑巢。


  于青海告诉记者,1996年在松花江肇东段、1998年在嫩江流域曾出现过与这3条“个头”差不多大的六须鲇鱼,可一次捕捞到3条这么大的六须鲇鱼,实属罕见。


  据了解,近年来,哲罗鱼、乌苏里白鲑、黑斑狗鱼、七鳃鳗等7种珍稀冷水鱼在松花江不同江段频频出现。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马波认为,对水生态环境要求苛刻的冷水鱼重新回归松花江,表明经过多年治理,松花江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


  黑龙江省环保厅厅长李平介绍说,“十一五”以来,黑龙江省落实国家“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通过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控制沿江农业源污染、设禁渔期、投放鱼苗等一系列措施,沿江居民明显感觉到松花江的水清了、鱼多了,消失的江鸟也开始回归。


  据江边垂钓者反映,2005年从江里钓到的鱼都有异味,根本没法吃,江鸥、大雁也不来江面捕食了。近两年,钓到的鱼种类越来越多,味道也恢复到以前的新鲜美味。


  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鱼类标本室,记者看到,在松花江鱼类区,有同江、佳木斯、大顶山段、肇源等不同江段上收集到的64种松花江鱼类。

  马波指着哲罗鱼、乌苏里白鲑、黑斑狗鱼等鱼类标本对记者说,这些都是松花江的冷鱼水,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这些洄游或是半洄游的冷水鱼如果感觉水环境不好,会选择不进入松花江直接洄游到黑龙江。松花江污染严重时,这些冷水鱼在江内已基本消失。


  据马波介绍,近5年来,松花江鱼类种类得到恢复,增加了约15种。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不只包括鱼类种类,还包括江面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的种类、结构稳定性及水流、水温等多项指标,目前松花江水生态系统尚属初步恢复阶段。


  黑龙江省环保厅监测数据表明,2005年,松花江流域水质污染已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特征呈有机型污染,受冰封影响明显,枯水期水质最差。2005年后,黑龙江省按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要求,“十一五”期间,累计在松花江流域投入污染防治资金达124亿元。13个地市已全部建有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加之禁渔期、增殖放流等活动,使松花江水质明显改善。


  黑龙江省环保厅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松花江干流、支流水质和生态环境同步得到改善,干流达到Ⅲ类水质,稀有鱼类重现江中。在第六次中俄环境保护合作分委会上,俄方环保部长认为,跨界水体水质有明显改善。


  目前,黑龙江省正在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严格实施项目环境准入,以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为基础,推行单元治污模式,强化“以支促干”,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恢复松花江清澈自然的本貌,全力把黑龙江省建成“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先导区。

·上一篇:环境保护部通知要求,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须扩大公开范围
·下一篇:“十二五”将推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