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该规划总共设置15个专题,将以2030年首都环境质量达标为目标,确定环境承载力底线,划定生态环境红线。其中,“2022年冬奥会期间局部地区空气质量达标方案研究”被列入总规的污染防治专篇中。
首次研究环境承载力底线
去年9月,本市印发了《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成为行动计划84项重点措施确定的工作项目。
北京市环科院院长潘涛昨天透露,北京已于近日启动“北京环境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将以2030年首都环境质量达标为目标,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承载相协调的问题。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以建设宜居城市,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从资源环境约束的角度,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确定适宜的城市发展规模、结构及布局,明确环境承载力(阈值)底线,划定生态环境红线,确定规划期内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方向、实施路径、关键措施。
记者了解到,规划总共设置了15个专题,涉及环境承载力研究、生态红线划定、地下水污染、交通排放污染等。这是北京首次深入研究北京市环境资源承载力、生态红线以及区域环境战略等内容。潘涛说,要把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放在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谋划,让污染治理的重心从末端向源头转移,到2030年实现首都环境质量达标。
改善空气质量先从北部开始
北京目前正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记者发现,在总体规划的污染防治研究课题中,有一项就是“2022年冬奥会期间局部地区空气质量达标方案研究”。
“这是北京展现给国际社会的一个姿态。”潘涛说,如何保证冬奥会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需要研究制定方案,而方案的内容则涉及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末端治理措施等多方面。同时,这个课题的研究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可以说是本市北部地区空气质量提前改善的方案,因为这个方案跟北部地区的空气质量密切相关。
根据资料显示,2013年,本市北部区域站点的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60.3微克,南部区域站点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116.3微克,南北空气质量相差将近一倍。潘涛解释,相对于本市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空气质量更好,南部地区由于聚集了很多人口和工业,同时还受到区域传输影响,空气质量的改善难度相对更大。“这个方案可以说是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方法,让条件更好的北部地区率先达标。”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