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球—Banner
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服务中心 活动专题 政策法规 环境文化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
服务电话:010-64129883

新闻资讯
环境治理攻坚需借力制度改革

  发布日期:2014年3月22日

 
  ◆陈廷榔目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难度很大。实际上,我国的环境治理也进入了攻坚期,治理殊为不易。

  为什么这样说?其一是我们现在遇到的环境问题很多已经成了硬骨头,不但影响的人群、范围以及程度都很大,而且采取单项措施已经无法解决,一个地方单凭自己的力量已难以彻底扭转严重污染的局面。近年来雾霾的大范围出现就是其标志。

  其二就是环境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问题、工程问题和技术问题,而且是更为复杂的制度层面问题,体制机制不顺已经成为环境治理路上绕不开的路障。如果一个问题变成了制度层面的问题,那么就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的,也不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够解决的。

  当前我国环境治理的攻坚重点是水、大气、土壤的污染问题等,目标和任务很明确,路线图也清楚。但是,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各地会遭遇各种难题。表面上看,环境问题的产生似乎是环保部门执法监管不严所致,社会上许多人确实就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如果往深度追究一下,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就会从四处冒出来,如影随形。这些问题相互纠缠在一起,致使一些应该能够解决的环境问题成为无解的方程。

  自从环境保护发轫以来,各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解决了许多突出问题,一些地方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这是不可否认的。各地采取各种手段打击违法行为,很多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机制是“5+2”、“白+黑”,执法人员不是在执法现场,就是在去检查的路上,流汗流泪甚至流血,但是,违法行为仍然层出不穷,就像打不完的“地鼠”。

  多年的执法监管情况揭示了这样一个现实,由于遇到了无形的墙,有一些问题推进到一定程度,就难以为继了;有一些问题当时解决了,过后不久又重出江湖,为害一方。究其原因,是相关制度的缺乏、疏漏和滞后所致。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推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摆脱制度的掣肘,尽管很多人发出了呼吁,提出了许多建议,但是,一些关键性制度仍然没有建立起来,有的明显有缺陷却没有进行大力改革,因为它涉及到多方利益。利益主体及其诉求的多样化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的难度,现在要一个群体、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地方放弃一点利益,是非常困难的。在这样的情势下,环境治理就像一场障碍跑,必然磕磕碰碰、曲曲折折,有的时候实在越不过去了,只好停下来。

  在利益博弈中,如果各方都想利益****化,都想搭便车,既不想付出治理的代价,也不愿意失去已经得到的东西,环境必然沦为被过度利用的公地。近年来,一些地方建立起了区域、流域环保协调合作机制,说明了大家有解决问题的意愿,也意识到了障碍所在,但是协作治污的进展不大,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各方利益协调不了。既然现有的利益格局无法打破,环境问题的困局也只能僵持着。

  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制度的改革。而要革除弊端,创立新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一个共同的框架之内,各方要冲破本位主义的束缚,舍得割自己的肉,就利益分享、责任共担进行充分协商,从各自追求的利益上线,往回撤退至利益底线,为深化合作让出足够的博弈空间。虽然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前提,但是,愿意共担风险以及牺牲一定的利益,同样是开展合作的必要条件。在当下,相关利益方明确这一点对于新制度的创建与落实尤其重要。如果各方都想利益****化、责任最小化,就形成不了****的交集,改革也难以进行下去,问题则会越积越严重。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上一篇:环境保护部下发意见要求面向社会强化环保宣传
·下一篇:周生贤:坚决向污染宣战 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