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为督促企业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约束和惩戒企业环境失信行为,近日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围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相关问题,记者专访了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记者:出台《办法》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使用环境信用评价?
夏光:出台这个《办法》就是想把企业的环境行为纳入到征信体系中,用企业环境信用等级的评定来提高企业环保行为的自觉性和环境保护能力。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里有分工有交换,这些都需要以信用为基础,可以说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根基。环境保护借用信用体系,就是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保护环境,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比如说,一家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低,那么银行在审查信贷等商业决策方面就会综合考虑,甚至直接拒绝发放贷款。这就是市场对环境失信企业的惩罚。
记者:如何体现公众参与?
夏光:这主要通过公众监督来体现,比如一个地方的老百姓经常举报某企业环境违法,这就说明这家企业在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就必须引起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就需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管检查。这时这个企业就面临很大的风险,一方面这家企业很可能面临环保部门的处罚甚至关停,另一方面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等级自然就不高,那么这家企业的后续市场行为就会遇到一些“麻烦”。同时在评定信用等级的过程中,环保部门会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供公众监督。
记者: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客观公正?
夏光:保证环境执法的客观公正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环保部门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过程中,必须依法行政,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严禁有法不依、违法乱纪,这也是对地方环保部门新的考验和要求。
说实话,这其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一些基层环保部门,专业化程度还不是很高,一些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还不能透彻地理解掌握,这只能在实践中完善,一方面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监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和发挥好各种监督的力量,老百姓可以监督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被执法的企业也可以举报环保部门的不良执法行为。
可以说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把双刃剑:如果环保部门没有评定的权力,对企业的环境行为约束力就会弱一些,一些法律法规可能就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有了评定的权力,就对我们基层的环保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错误。建设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执法队伍显得尤为关键。
记者:《办法》规定,环保部门在评价企业环境信用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企业自行监测数据、排污申报登记数据。如何理解?
夏光:这种办法是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评价企业环境信用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把企业当做是可以信赖的对象,给企业自己上报各种数据的权利,比如某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当然,环保部门必须要核查数据,企业的数据是否准确,环保部门有法定的方法核查比对。如果企业上报的数据与国家法定的检测数据差距太大,那就表明这个企业不诚实,本身就说明了这个企业的诚信有问题,企业的信用等级自然受影响。自行上报企业相关环境行为信息对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自律的过程,给企业一个自律的机会。
记者:如何保障被评价企业申诉和救济的权利?
夏光:企业在环境信用公示的阶段可以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关资料或证据。同时企业还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比如企业自行申报的数据,与环保部门监测的数据差别很大,但企业就是认为自己的数据正确,认为环保部门的数据可能不准确或者不真实,那么企业就可以向上级环保部门申请更换检测队伍重新检测,重新做出决定。最后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来判决或者调解。企业主动改善环境行为、实施有效整改的,也可向环保部门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要求在其环境行为信息记录中,补充其整改信息。
记者:各地在执行《办法》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夏光: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基层的环境执法还得靠地方环保部门去完成,地方政府对环保部门的工作应该大力支持,绝不能袒护污染企业。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会袒护污染企业,就是因为有些污染企业仍然是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如果只从经济上考虑,就会产生干预环保执法的冲动。
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方面我们必须对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加强监督,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引入公众参与的缘由。希望《办法》能得到有效实施,让污染企业付出应有代价,促进环保“违法成本低”问题的解决。
(来源:半月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