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球—Banner
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服务中心 活动专题 政策法规 环境文化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
服务电话:010-64129883

新闻资讯
“节约十件大事”7年见证中国节约环保历程

  发布日期:2013年2月20日

 

    每到年终,总有一些机构或媒体评出各行各业的年度十件大事,说是占位也好,说是引起关注也罢,总之已经形成一种报道特色。节约网2005年开通,刚过2006年元旦即亦推出“2005年中国节约十件大事”,随后每到岁尾年初即推出当年的“中国节约十件大事”。转眼已过七年,虽没有赢得遍地喝彩,但也造成了此事舍我其谁的气势,各种媒体转载无数,节约的宣传和呼声藉此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决策部门的决策也是逐步深化和完善的。尘世间没有什么“高瞻远瞩”,那都是凡夫俗子的恭维。如果有,可以预知,那就没有了“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话,也没有了“试点”、“试验”之类的过程,更没有弯路、挫折和失败的结果。七年70件大事,认真梳理,可以让我们悟出许多东西。

 

    首先,它记录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历史进程;表明了国家推进这一伟大发展战略的坚定举措;体现了公众的日益觉悟和积极参与;见证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节约环保的艰难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其次,我们看到,党和政府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是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的。2005、2006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侧重点主要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更多强调的是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保障性作用。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这样,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被提升到基本国策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高度。同时,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并提,反映了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即改变了以往那种节约资源只是单纯为人所用的思维模式,而是侧重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节约的含义得到进一步丰富、扩展,体现着人与自然的一种新型关系,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第三,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所决定,不仅要尽可能减少向自然界索取资源能源,而且必须减少排放,以保护自然环境。因此,从2007年开始,减排与节能并提,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节能减排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重要的内容和任务。2009年又融进“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世界潮流,倡导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环保是重要着力点。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上可以看出,节约环保一直是中央决策层的题中应有之意,从没有动摇和放松过。

 

    第四,不仅是大政方针明确,相关法律、法规、方案、意见、条例等也相继出台并且不断完善。2005年的《可再生能源法》、《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2006年的《关于节约能源的决定》;2007年修订《节约能源法》;2008年提出“加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力度”,发布《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2009年国务院下达“节能减排八大任务”;2011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等等。这些关于节约能源、可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减排,环境保护等法律和条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法规体系。同时,各项规定、要求也越来越具体、量化。对政府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某一行业的节能环保作出规定,节能减排完成情况的业绩考核也有了依据。

 

    第五,实施政策支持措施。中央财政加大投入,支持和鼓励节能减排。2008年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汶川地震后更是拿出四万亿投资计划中的两千亿用于绿色经济;2009年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安排资金495亿元,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国家发改委公布《“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实施细则》,财政政策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鼓励引导节能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通过财政补贴每年拉动节能产品消费4000-5000亿元,可节电750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7500万吨。201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宣布,安排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6.3亿元,支持北京市朝阳区等33个试点市(区)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第六,七年来,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法规政策,而且越来越多地见诸于实际行动措施。从2008年开始,明显可以看出,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措施办法和实际行动日趋增多。2008年实施节俭办奥运,保证资金安全高效运转;同年,中央机关压缩公用经费5%节约资金15.45亿元,用于抗震救灾。2009年,“两会”特别强调“勤俭会务”,传递出了勤俭朴实务实的作风。2008年,国务院要求“精简会议、改进会风文风”;要求各地开展十项节能行动;中办国办下发“节约令”,对各级党政机关下达多项“数字化”节约目标。中纪委发文,严格约束因公出境经费,遏制公款旅游,等等。实施多种惠民措施。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采用财政补贴方式,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通过财政补贴每年拉动节能产品消费。

 

    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也细化到每一个公民。设立“全国低碳日”、各种展览会、各种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网上座谈会、节能宣传周、全国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开展10大节能行动,等等。让“节约”深入人心,让老百姓把“节约能源,从我做起”印在脑子里,融化在行动中。正像一位网友发帖说的:“节约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为了我们的未来,也为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人都应该投入到节约的行列中去。”

 

    回顾过去的七年,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否坚定不移而又切实有效地推进这项工程,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可以预见,今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仍然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其中包括如下几个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是,在继续发挥国家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强地方落实、企业行动和公众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国家主导,这也是成功的经验。但问题是,如何在国家主导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地方、企业、公众的积极行动和热情参与。从过去的历程看,地方、企业、公众的行动和参与远远不够,需要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措施系统解决。

 

    二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从自身做起,率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发挥示范效应。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建节约型机关,对此公众期望值高,潜力也很大。现在恰恰是“吃皇粮”的部门不能廉洁自律,国企浪费遏制不力,民众愤慨。如果我们不能尽早而切实地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三是,对土地、水这两大资源的节约应引起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涉及各种资源,目前节约能源受到高度重视,法律规定比较健全,市场机制作用大。许多人理解的节能减排也往往局限于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相比较而言,节约土地和水资源无论是认识还是行动都有很大差距。而这两大资源恰恰比能源更加与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我们面临的形势也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四是,推进低碳生活的重点群体问题。近些年,特别是哥本哈根会议后,低碳生活广为人知,风行一时。但是怎样实现低碳生活?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对于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转变观念和习惯确有必要。但是,必须看到,普通民众特别是农民和低收入群体早已是低碳生活,他们也没有条件不低碳。而公款消费和高收入群体的奢华消费,过度耗费资源,过度排放,应该是推行低碳生活的重点。

 

    五是,节约环保的教育问题,要放长眼光,从娃娃抓起。很多好的习惯意识都不是现培养成的,而是需几代人的努力。节约、环保、低碳观念要从小就灌输,而不是等到坏习惯养成了再去教育。德国的小孩子上学第一天就收到一个绿色的笔记本,名为环保记事本,孩子像记日记一样记下自己每天的行动,检查自己浪费什么了,破坏什么了,什么做的好。这样做,长大了,还用教育吗?

 

    以上仅仅是节约网人的想法。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中,节约是在精神领域为国家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卫士”,节约网的使命任重道远。“十件大事”是“中国特色”的出色展示,它伴随着中国推进节约文明的脚步,也伴着节约网的成长壮大,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愿中国的节约事业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环保部建议从小事做起抵制露天烧烤减PM2.5
·下一篇:[遵义]4月1日起没有环保标志车辆禁入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