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球—Banner
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服务中心 活动专题 政策法规 环境文化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
服务电话:010-64129883

新闻资讯
李青松:生态文学的根脉在河南

  发布日期:2023年8月14日

 

 

      8月11日,时代报告杂志社、驻马店市文联等联合在驻马店市举办作家研修班。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济济一堂,围绕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等主题,交流创作经验,开展采风活动,鼓励引导职业作家和业余作者积极参与“大地文心 河之情”文学作品征集评选活动,用文学的力量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南、美丽中国。研修班邀请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为作家们讲了第一课。

      “生态文学的根脉在河南,研究生态文学无法绕过河南。”李青松感慨道。近年来,生态文学发展势头猛烈,许多人都来定义生态文学,但是谈及什么是生态文学,李青松有自己的见解:“生态文学是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强调人的责任、担当和使命。”生态文学关注的不是自然本身,也不仅是自然背景中的人,而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李青松向大家介绍了生态文学的特征,生态文学书写的对象是关系而不是自然本身,更重要的是书写人和自然的关系;生态文学是有立场的文学,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要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生态文学作家要置身于生活和自然,而不是在书斋之中闭门造车,唯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和感悟,才能书写出最好的自然文学和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是美的文学,就是挖掘美,发现美,构建美,创造美,而这个美从生态角度来说就是平衡。

      “面对一片林子,到底是树林还是森林,树林更多的是经济的考虑,而对于生态文学来说,森林是个群落的概念,是个系统的概念,包括草木、灌木、微生物,甚至下面的土壤,植物动物甚至空气,这些元素之间发生的关系。”李青松通过讲述对树林和森林的不同认知,让大家意识到生态文学作家需要有自觉的生态意识。

      谈及生态文学和自然文学的区别,李青松表示,生态文学与自然文学几乎是同义词但不能说自然文学就是生态文学,自然文学里有生态文学的基因,生态文学产生于工业革命。他关于诗经、老子以及《道德经》的思考,让我们知道自然文学的根源就在中原大地上,而工业文明的诞生催生了生态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从怀特与《赛尔彭的自然史》到梭罗与《瓦尔登湖》,从缪尔与《夏日走过山间》到莫厄特与《与狼共渡》,从米什莱到程虹、臧穆,李青松带领大家游历了经典生态文学的“花园”,寻找到这些生态文学作家对待生活的方式和他们的生活美学,以及他们对生态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留一点点,做事不要太满,要留有余地,这个余地是留给自然的。”李青松指出了生态文学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与自然相处的时候要确保行为无痕,他批评了当前较为盛行的“观鸟”行为,并强烈呼吁生态文学作家要从生态文学的角度为不会说话的动物发言。他还提到,要跟动物保持距离,这既是对动物的保护也是对人类本身的保护。对于生态来说,生态是不能位移的,生态是不能替代的,生态是不能用经济的眼光去衡量的。最后他强调,这些原则是写好生态文学的基础。

      李青松认为,生态文学作家需要具备大量的动物知识、植物知识、地质知识、气象知识等,而这恰好满足了生态文学自然科普的功能。当人遇到挫折时,可以从生态文学作品中找到平复心灵的东西,而这体现了生态文学抚慰心灵的功能。生态文学可以提供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对于物质欲望的节制,而追求真正的生活,体味人生的意义。

      “所有文学的本质都是以情感人,就是把作家自身的经历融入作品中去,用作品去感动人、打动人。”李青松以导演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为例,诠释了情感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极端的幸福与极端的绝望之间,只隔着一片震颤的叶子,这一片震颤的叶子就是自然。”在最后,李青松用这句话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生态文学独特的理解。

      来源:奔流文学


       河南环境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官方平台

·上一篇:福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全文发布
·下一篇:东莞市“无废城市”建设推进会暨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