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9月23日晚,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称,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气象局和各省级环境质量预报中心会商结果,9月25日起至2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一次区域性长时间大范围中至重度大气污染过程。
此次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包括京津冀大部分地区、河南全境、山东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安徽北部部分城市。部分城市可能出现4天重度污染过程。据目前资料研判,污染形势还有可能延续到10月初。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小曳分析称,总体而言,本次污染过程与2016年9月30日–10月4日的污染过程相似,但本次不利气象条件持续的时间更长。
生态环境部表示,已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8省市人民政府发函,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相应级别预警,切实落实各项减排措施,缓解重污染天气影响,****限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态环境部派驻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各现场工作组,将重点督促各地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张远航介绍,此次污染过程主因是区域受均压场和低压区控制,出现大范围静稳天气;在太行山东侧-燕山南侧半封闭地形背景下,近地面受偏南弱风主导,污染物易在太行山沿线城市累积并由南向北传输。北京及周边夜间相对湿度超过60%,个别时段可能超过80%甚至接近饱和,推动NOx、SO2等气态污染物向硝酸盐、硫酸盐等二次颗粒物快速转化并吸湿增长,推高PM2.5浓度。
张远航称,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排放强度大、远超环境承载力是导致区域污染频发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污染减排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根本改变,2018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26”城市排放一次PM2.5、SO2、NOx、VOCs、NH3等污染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倍左右,大大超出区域环境容量。
其中,唐山、石家庄、天津、邯郸、郑州等城市的排放量居“2 26”城市前列。近几年“十一”前后出现的污染过程中,硝酸盐是PM2.5的首要组分,占比超过30%,硫酸盐占比也较高,表明工业和机动车排放对PM2.5贡献显著。
“建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市尽早启动应急响应,实施大范围应急联动,重点加强NOx减排,特别是强化工业源、重型柴油车监管,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张远航说。
9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今年1-8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26”城市PM2.5浓度不降反升,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在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中,临汾、邢台、石家庄、邯郸、安阳、太原、晋城、焦作、唐山、保定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临汾市再度成为倒数第一。
数据显示,2018-2019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6.5%,重污染天数同比增加36.8%。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京津冀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据预测,2019-2020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整体偏差,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进一步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压力。给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城市的主要目标是: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8%。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秋冬季将按各城市2018-2019年秋冬季PM2.5浓度从高到低排序,分为8档,要求2019-2020年秋冬季浓度下降7%-0%。每档相差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