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闻网讯 昨日,省政府新闻办、省生态环境厅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生态环境建设成就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局部向整体、从行业向全社会覆盖的发展成就“全景图”,以及未来进一步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蓝图”。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94个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优良
据了解,我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整治、“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攻坚战等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优势巩固提升。
2018年,全省PM2.5浓度均值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降幅居全国前列;PM10比2004年(全省全面监测PM10以来)下降30%;优良天数比例为88.3%,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9个百分点;今年1~7月,全省PM2.5实际状况下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8%,全省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为95%,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7%,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我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居全国前列,94个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为优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9.8%。
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空前——
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流域生态补偿
我省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三线一单”成果,筑牢“一湖五河三屏”生态屏障。
我省还成功创建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国家生态县、228个******生态乡镇;率先开展了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建立了190个自然保护区、182个森林公园、99个湿地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流域生态补偿,仅2016年—2018年,累计筹集奖补资金97亿元,成为流域生态补偿范围最广、贫困地区补偿资金****的省份。连续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专项行动,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问题得到整治。
环保能力建设大幅增强——
累计投入800多亿元生态环境保护资金
我省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向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等领域倾斜,累计投入800多亿元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年均增长15.6%,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08座,处理能力384.4万吨/日;建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16座,污水处理能力118.9万吨/日;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36.2万吨/年,可满足全省危废处置需求。
与此同时,我省生态环境监管能力逐步增强,环境监测网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手工监测到自动监测,从单一的地面监测,到天地一体化监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地表水、环境空气、土壤、噪声、生态环境、污染源排放以及预警预报、实时发布监测信息的监测网络。
“我省目前已建成180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623个水质监测断面(点位)、1754个国家土壤监测点位、2136个噪声监测点和112个生态监测站点,此外,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发展到覆盖500多家重点企业407套废水、269套废气的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我们将通过“智慧环保”守护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小璋表示。(见习记者 黄子豪 南昌日报记者 欧阳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