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球—Banner
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服务中心 活动专题 政策法规 环境文化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
服务电话:010-64129883

新闻资讯
新闻分析:挤掉经济增长的水分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

  历数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直受到重点关注。刚刚闭幕的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到中心位置,提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平稳较快发展”的提法改为“持续健康发展”。

  这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没有水分的增长”一脉相承,为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必将引导我们重新考量规模、速度、质量、效益间的内在联系。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对媒体表示,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增速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质量和效益问题,中国经济将始终处于不稳定、不可持续状态。

  1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速度之快令其他经济体望尘莫及,规模之大使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然而,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没有彻底摆脱对直接物质资源投入的依赖。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石油消费量已超过4亿吨,煤炭消费量大致相当于其他国家煤炭消耗的总和,对外依存度提升。

  这样的增长能耗大、排放量大,增长的质量打了折扣;这样的增长获得了暂时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不高。
  “如果在GDP中扣除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的真实经济增长速度仅有5%左右。”12月15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出席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时说。

  我国经济发展已到了需要而且必须挤掉水分的阶段。问题是,靠什么挤掉经济增长的水分?靠什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信号。

  会议强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GDP崇拜思维的巨大惯性,客观上增加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阻力,使得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存在水分,因此,制定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

  对各地来说,适应这两个转变,就必须摆脱片面追求高速增长的惯性思维,摆脱得快就能赢得主动;必须切实树立重视质量和效益的正确理念,执行得好就能抢得先机。

  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呈现“东低西高”格局,西部省份多保持两位数增速,而浙江、上海、北京均未高于全国7.7%的平均增速。

  以上海为例,转型力度的加大使得服务业比重增加,就业弹性系数从“十五”末的0.23提高到现在的0.4以上,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更大的就业增长。

  为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北京市下大决心促进产业升级,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在我国大陆GDP质量内涵与排序中排行第一,综合发展指数10年来一直稳居全国首位。

  实践告诉我们,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切实加快发展转型,可能暂时影响经济增速,但能够为长远发展积攒后劲。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预示着我国将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加速走向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式。

  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在连续7个季度延续下行趋势后,正逐渐从缓中趋稳走向筑底回升。然而,越是经济面向好的时候,越要抑制为加速经济回升而盲目上项目的冲动,越要利用好低速增长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的窗口期,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目前,各地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层面已经对“没有水分的增长”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接下来,就要看各地能否做到“没有水分的执行”。(来源:中国环境报)

·上一篇:兰州市出现重度污染天气 雾霾笼罩太阳变黄色
·下一篇:联合国环境署颁发传媒和环保卓越领导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