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责任担当起来,把工作落实下去,把我们生息与共的家园建设得更清新、更美丽,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近日,晋江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会暨全面剿灭劣V类水体誓师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积极参与,通过党委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同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的大美晋江。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传承发展“晋江经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要求。当前,晋江在加快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不断融入生态、绿色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注重保护生态,不断为百姓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让满城风光尽收眼底,听得见清水波涛,望得见一城山色。
打好蓝天保卫战 全民共享“晋江蓝”
近日,在晋江安海镇可慕供气站,工人们正忙着拆除一根近50米高的烟囱。
从2007年开始,安海可慕供气站就开始为周边80家皮革企业供热,一直使用的是传统燃煤锅炉。今年10月,可慕供气站积极响应政府推动生态建设的号召,全面关停燃煤锅炉,并谋划转型将腾空后的土地用作集控区里的固体废物存储点。
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整治是晋江开展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晋江正式启动“霹雳2号”蓝天保卫战专项行动,剑指大气工业污染源,通过分批次推进企业燃煤锅炉淘汰,集中开展制鞋、印刷、涂装、印染等涉VOCs(挥发性有机物)行业治理,加强建陶企业干燥塔、窑炉废气执法监测等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进一步改善晋江空气质量。
当前,晋江正按计划分批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工作,重新划定扩大“禁燃区”范围,到明年上半年共计将拆除450家企业的燃煤锅炉,目前已有86家完成拆除,并督促210家使用燃煤锅炉企业签订清洁能源替代协议,全力确保年底完成“禁燃区”高污染燃料设施淘汰工作。
近年来,为有效确保大气环境质量不断向好,晋江及时对污染天气进行预警,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根据分析研判第一时间做出本级预警和应急管控,****限度减少本地污染源排放。目前,晋江共有196家制鞋企业、173家印刷企业、108家陶瓷企业、29家印染企业、17家制革企业被列入重点管控名单,由环保部门督促他们在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实施错峰生产。
据统计,去年晋江大气环境质量有效监测365天,其中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共计351天,轻度污染14天,无中度污染及以上天数,空气质量优良率96.2%。今年前三季度,晋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3天,空气优良率96.3%,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晋江蓝”为品质生活增添了浓浓幸福感。
实施全流域治理 智慧治水显神威
今年年初,在晋江梧桐溪南湖村南芳桥段,晋江环保部门在这里设置了梧桐溪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系统每天对流域水质进行四次检测,并实现数据联网,可时时掌握流域水质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及时通报相关执法中队,再根据异常数据进行相关点位排查,查清污染源,让执法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杜绝部分业主利用环保部门下班时间偷排漏排污染物的侥幸心理。
当前,晋江共在梧垵溪、梧桐溪、坝头溪等溪流设置17套水质自动监测站,全面掌握晋江流域水质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生态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监测数据。
作为晋江全面提升河湖管理水平的一个新起点,今年8月,晋江河道专管员巡河APP正式上线,不仅包含晋江全市21条流域228个监控点位的监控资源,还整合全市社会治理视频监控系统近600个监控点,形成一张全市水域全覆盖的“水上天网”,确保水环境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据了解,河道专管员巡河APP包括河道巡查、巡河日志、事件上报、事件管理、通讯名单、个人中心六大功能模块,河道专管员每天都要定时、定次巡河,在巡河过程中将自动形成巡河轨迹、巡河日记,对发现的问题可实现及时上传,并能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大大提升了问题处置效率。
为巩固提升生态水域综合治理成效,晋江还创新推行星级河道创建工作,推动形成一批治河典范,充分展现河流综合治理效益,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目前,晋江要求全市21条流域均实施一段长度500米以上的星级河道创建任务,须完成污染源销号、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长效管理制度,通过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充分体现绿色生态、亲水自然、乡愁野趣,塑造微景观,挖掘水文化,初步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整洁、景美”的治理目标。
创新推行生态修复 绿色福利还于民
今年4月,晋江检察、环保等部门组织涉污企业和涉污工人到安海镇曾埭村开展“生态晋江,我是行动者”异地生态修复活动,共有28家排污企业和5名违法犯罪人员参加,当场种植树木200多株。
考虑到水域污染难治理且见效慢,就地修复不具有实践操作性,在“补植复绿”工作的启发和带动下,当前晋江采用异地替代性修复方式,选定将英林镇英山矿山公园作为污染环境个案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将矿山地块分为若干单位,由犯罪嫌疑人、村委会及委托的第三方园林公司按照要求进行补植复绿,让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2016年以来,共有污染环境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主动种植2.9万余株苗木,填埋矿坑16立方米,修复面积达19亩。
针对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犯罪嫌疑人有修复意愿的,晋江检察机关积极引导和监督渔政部门与犯罪嫌疑人签订生态修复协议,由犯罪嫌疑人主动放养适合当地海域的鱼苗,有效修复海洋环境,修复情况作为犯罪嫌疑人量刑参考。2016年以来,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的3名犯罪嫌疑人先后主动放养12万尾鱼苗。
此外,晋江还创新人文修复模式,建立涉污企业从业人员信息库,发放《涉污企业从业人员告知书》,做好污染环境涉案工人再就业的帮教工作,推荐他们与有资质的规模环保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防止涉污企业工人重复就业,有效杜绝小作坊回潮。
为更有效地保护青山绿水,晋江还成立生态文明公益建设慈善基金,将生态赔偿金额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基金,落实环境污染修复费用,让偿还“生态债”成为社会共识。
(泉州晚报 记者黄祖祥 通讯员姚煜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