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球—Banner
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服务中心 活动专题 政策法规 环境文化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
服务电话:010-64129883

新闻资讯
武汉南湖:五院士把脉问诊 共谋水环境治理

  发布日期:2018年9月10日

 
    图为:多年治理成效初显,南湖水质正在逐步好转
    图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任南琪、王超、彭永臻和谢先启等领衔的专家组,实地踏勘南湖

    长江东去,汉水西来。
    两江交汇,把大武汉分隔为汉口、汉阳、武昌三镇,166个湖泊星罗棋布,4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串联成“海纳百川、众水归一”的巨大水网,浸润出“城中有湖、湖中有城”的独特景观。
    位于武昌东南部的南湖,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其中,熠熠生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近年来,武汉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湖泊水质持续好转,但南湖治理效果仍不够理想。
    加强南湖水环境治理,既是江城人民多年来的热切期盼,也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具体行动。

    三年时间实现水质明显好转

    在武汉湖泊大家庭中,南湖是仅次于汤逊湖、东湖的第三大城中湖,水域面积7.6平方公里,总岸线长约23公里。周边分布有5所高校和诸多居民区,聚集高校师生、常住居民约60万人。
    上世纪70年代,南湖呈现“碧波荡漾,渔舟唱晚”的美景,上世纪90年代,水质急剧恶化。水域面积宽广、周边人口密集,对南湖水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2006年起,武汉采取截污、清淤、建污水处理厂及收集系统、完善配套项目设施等措施,逐步改善水环境,南湖水体主要污染物指标明显下降,但治理效果离生态标准还有差距。
    据悉,周边少数排水口直排入湖,是南湖水质变差的重要原因。同时,现状污水管网未达到全覆盖、雨污合流排口溢流污染较严重、社区雨污分流率较低,进一步加剧南湖的负担,导致水质较差。
    2017年发布的《武汉市“四水共治”工作方案(2017-2020年)》明确指出,南湖是“四水共治”行动计划需优先实施水环境提升的水体。通过实施南湖水环境提升工程项目,务必要实现湖泊水质全面改善,确保南湖良好的复合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今年8月,武汉市主要领导调研部署南湖水环境治理工作,要求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根据计划,2019年10月前,南湖将实现全面截污,2021年水质明显好转,2030年达到四类水指标。届时,南湖区域将呈现“水绿千帆过,山青百鸟飞”的美景。
    该“时间表”显示:南湖水环境提升工作已步入快车道。这也意味着,南湖成为东湖之后,武汉决心重点治理的又一个城中湖。

    五位院士实地踏勘把脉问诊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尽快提升南湖水环境?武汉决定向院士借智。
    9月7日上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任南琪、王超、彭永臻和谢先启等领衔的专家组,实地踏勘南湖,为提升南湖水环境把脉问诊。
    5位院士先后查看中南民族大学排水闸口、楚平路南湖大桥、明泽半岛南湖连通渠等现场,详细了解南湖地区管网系统现状、部分雨污管道合流情况、初雨收集系统及初雨处理厂方案以及生态浮岛、水系连通方案等。
    通过现场踏勘,院士们认为,南湖水环境治理面临着污染源多样化、社区雨污分流实施困难和初雨污染影响严重等诸多挑战,涉及雨污分流及收集处理系统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水生态环境提升、水质自动监测及智能化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实施难度很大。
    9月7日下午,在武昌举行的南湖水环境提升工程技术方案院士专家咨询会上,院士们积极建言献策,在展开针对性研究和讨论的同时,带来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治理技术。“南湖水环境治理涉及面广,要统筹考虑。”王浩院士认为,需要做到源头阻断、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决定性因素是源头阻断。他认为,在南湖周边具备条件的地方打造海绵体,对污染进行就地处理,是控制污染源的方式之一。“建立南湖水的生态系统,很有必要。”任南琪院士说,控制好污染源是根本,而建立水体的生态系统,可大大提高湖水自净能力。同时,南湖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
    王超院士说,要关注地下管网建设,摸清南湖周边排污总量,这是南湖水环境提升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彭永臻院士建议,水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尤其是水域面积较大的南湖。武汉可根据环境治理目标和技术方案,制定控源截污进度时间表。
    谢先启院士则表示,海绵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方向。南湖水环境提升也可多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建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
    5位院士一致认为,以控源截污为主的南湖水环境提升工程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对南湖水环境提升达标切实可行。他们希望,武汉能进一步加强对现状污染源的调查研究,同时根据环境治理目标和技术方案,制定控源截污进度时间表,并可考虑在有条件地区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

    四大举措提升南湖水环境

    综合专家咨询会各方意见和建议,南湖水环境提升技术方案初步形成,计划从四个方面提升南湖水环境。
    实施雨污分流,从源头上控制南湖外部污染,是措施的重中之重。据悉,南湖范围内一些小区将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新建18公里长的污水管道,截留污水;新建一座初雨处理厂,让初雨不再直排入南湖,而是进入处理厂处理,削减南湖表面污染源。
    削减南湖内部污染,增强南湖水自净能力。计划在南湖排水口及相对封闭湖汊处,放置增氧机,设置生态浮岛,改善水环境;采用微生物技术,降解水体及地泥表层污染物。
    生态修复,让水“活”起来,则是改善水环境的“催化剂”。据悉,武汉计划实施南湖“一湖一策”方案,打通“牛山湖—汤逊湖—野芷湖—南湖”补水通道,让南湖水15至30天内循环1次。同时恢复南湖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水生态基础;强化食物链作用,适度放养水生动物。
    严格管控,让南湖外部更加清净,如南湖区域预控建筑后退蓝线最小宽度不少于30米;加强陆域城市管理,严禁网捕各种鱼类等。
    除上述技术方案,诸多治理工程也在加快推进。
    在南湖水面,底泥清淤正在进行中。据悉,南湖底泥清淤量为380万立方米,先用绞吸船清淤,脱水处理后再外运。截至目前,已清淤330万立方米,计划今年底完成清淤。
    龙王庙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江工程正在建设中,起点是龙王嘴东路,终点是南湖连通渠,全长6公里,计划今年底完工通水。
    在南湖渔场,水面漂浮着一些生态浮岛。据悉,生态浮岛以构建沉水植物群落为核心,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协同作用,净化水质,构建草型清水湖泊。
    多措并举,只为一湖净水。
    美丽南湖,正向我们走来!
·上一篇:生态环境部通报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作进展(9月9日)
·下一篇:合肥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