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大范围静稳、大雾天气的影响,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多地相继出现重污染天气,多个城市“爆表”,污染程度之重、影响范围之广为历年少有。为此,环保部召开会议紧急会商。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宫正宇介绍,11月2日至6日,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出现大范围重污染过程。东北地区相继有10个城市的AQI(空气质量指数)达到最高值500,其中黑龙江哈尔滨市、绥化市和大庆市等3个城市AQI达到500的持续时长分别为14小时、23小时和24小时。哈尔滨市污染最为严重,11月4日的PM2.5日均值和小时值分别达到704微克/立方米和1281微克/立方米,大庆市PM2.5小时值也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5日,东北地区的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13个城市小时AQI为严重污染,鞍山市PM2.5小时值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5日夜间至6日上午,受东北地区污染传输影响,山东省5个城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相继出现重度以上污染。
11月2日起,环境保护部相继派出12个督查组持续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等省市的重点地区开展督查。现场检查发现,各地在应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普遍存在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不足、响应级别偏低等问题。如哈尔滨市严重污染持续26个小时,AQI达到500持续14个小时,但按照哈尔滨市的预警分级标准,仅启动了蓝色预警。大庆市实际重度和严重污染持续37个小时,其中AQI达到500持续24个小时,应启动红色预警;但大庆市仅预测到一天重污染,实际启动了橙色预警,内蒙古通辽市近2天AQI指数持续达到500,在环境保护部及自治区环保厅督促下,才启动蓝色预警。
二是一些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不完善。大庆市对重点大气排污企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没有强制性或约束性要求,吉林省本级及多个市州未按要求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偏高。
三是企业排放问题仍较突出。黑龙江省是全国唯一大型燃煤电厂没有安装脱硝设施的省份。
针对此次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提出,今后治理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着力提高冬季防控措施的针对性。二是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三是尽快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如遇到极重污染天气,要立即启动有效的管控措施,切实将污染峰值削减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