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九届八次全会通过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确定了总体设计和路线图,也为做好新时期全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牢记使命,强化担当,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确保完成《战略纲要》环境保护新目标、新任务,努力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以建设美丽河南为目标,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保新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环境是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环境质量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发展质量紧密相连。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成就,全省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光明前景;另一方面,发展中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从环境状况上看,一些地方的大气、水等污染严重、生态退化,甚至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环境资源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更加凸显,环境问题已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问题。基于此,《战略纲要》着眼亿万中原人民福祉和长远发展大计,描绘了建设美丽河南的宏伟蓝图。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近,越需保持清醒的认识,看清差距,补足短板;建设美丽河南的任务越重,越需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凝心聚力,主动作为。
首先,要把握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方式问题。在建设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和谐宜居的美丽河南伟大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要靠不断发展来解决,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把加强污染治理作为协调推进发展和保护的****途径,既要在发展中减少污染排放、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又要在保护中发展生产力,将减排和治理腾出的环境容量用于支持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建设,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环境资源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提升,做到要发展多治理、快发展快治理、少排放多治理,让发展和治理同步,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其次,要坚持把环境质量改善作为环境保护的核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针对当前最紧迫、最现实的雾霾等突出环境问题,采取硬措施应对硬挑战,科学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全力打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改善大气环境,以统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面源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完善政策科技标准为重点,持续强化“控污”、“控煤”、“控车”、“控尘”、“控油”“五控”措施,加快实施蓝天工程;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以全面推进《河南省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加快水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点流域河流污染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为载体,加快实施碧水工程;切实抓好农村环境保护,以加强土壤环境保护、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为抓手,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通过政府、企业、公众等各个层面推进社会共治、联合发力,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其三,要系统谋划“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保指标要求,根据时间表设计路线图和施工图,抓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弘扬生态文化等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系统治污、合力治污,实施环境质量和排污总量双管控,下大气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每年都抓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治理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新期待,确保到2020年达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目标。
以推进生态文明为核心,加快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环境管理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许多问题,是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涉及部门利益、区域利益,错综复杂。啃下这些硬骨头,需要我们多一股狠劲儿,多一股韧劲儿,多一股拼劲儿,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来认识环境保护,厘清问题,找准症结,寻求突破。
首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党政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步变为现实,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其次,要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深化环保改革。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切实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改革创新,把生态环保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解决制约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动形成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体系,以深化环保改革规范和倒逼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其三,要统筹推进环保职能转变和激发市场活力,强化社会共治。加快职能转变,要以生态环保职能优化整合和事权合理划分为突破口,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环保审批等简政放权,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增强监管执法的法定权威;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完善生态补偿、环境污染损害评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预警响应、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信用评价、污染治理收费、绿色金融、绿色保险等政策制度,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评体系,开展生态环境资产核算研究和环境审计,全面增强生态环保管理体制的统一性、权威性、高效性、执行力。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市场机制,着力推动环保领域PPP、第三方治理、政府采购服务、排污权交易等新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构建政府主导、市场激励、社会动员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以贯彻新环保法为龙头,自觉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环境监管新理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今年实施的新《环保法》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是依法做好一切环保工作的纲领,为强化环境依法行政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法治保障,是环境监管执法的基本依据和法律准绳。
执法强则环保强,执法弱则环保弱。监管执法在新时期环保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基础性、全局性、强制性作用,是确保实现《战略纲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重要手段,必须抓紧抓好。
一要强化环境法治建设。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着力把环保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权责法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抓好“三个综合”,即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综合采取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限产整治、行政责任追究、行政拘留、刑事责任追究、移送法院强制执行、挂牌督办、黑名单、公开曝光等措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防止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综合协调政府、部门、司法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确保环保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独立性,当好着力点、打好组合拳、形成大格局。
二要全力实施新《环保法》。新法能不能装上“钢牙利齿”,关键在于监管执法能否严格到位,必须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全面开展新《环保法》贯彻执行年、环境保护大检查和集中查办环境违法行为等活动,强化各级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环保法定职责,加强与公检法部门联动,强化刑事责任追究,集中查办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彻底改变以往环保执法偏松、偏软的状况,让守法成为常态,让违法无处遁形,更要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对违法排污被处罚款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必须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对违法排污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必须依法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的设施设备;对超过标准或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依法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应当实施行政拘留,或者涉嫌构成环境污染犯罪的,必须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对建设项目未批先建的,必须责令停止建设,并处罚款;采取一种法律措施不能纠正环境违法行为的,必须依法采取多种措施;环保部门采取措施不能纠正违法行为的,必须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或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切实做到违法行为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行政措施执行不到位不放过,拘留、追究刑事责任不到位不放过,让污染企业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使政府和相关部门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不失位,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自觉守法的社会氛围。
三要全面推进“阳光执法”。加强环境信息公开,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手段,是规范和约束环境监管执法行为的重要措施。充分利用环保门户网站、环境质量公报、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及时公开环境质量状况、企业治污情况、重大环保工程等环境信息,全面公开环境监管执法依据、执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网格责任和执法全过程,依法推进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公开,督促排污单位依法公开基本情况、排污种类、总量减排、污染防治等内容,真正让阳光照耀环保监管执法权力运行的轨迹,让公众见证环保法律实施的公正。完善举报投诉机制,充分发挥 “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畅通公众表达渠道,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限期办理举报投诉,合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务。
以加强作风和廉政建设为保障,着力打造全面从严治党环保队伍新形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部门的地位和权力也在不断提升,廉政风险日益凸显,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为落实《战略纲要》提供政治保障非常重要、十分紧迫。
一要强化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坚决反对“四风”,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努力形成“守土有责、各负其责、履职尽责、失职追责”的完整责任链条,打造一支政治硬、作风正、业务精、素质高的环保干部队伍。
二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用刚性制度为权力扎紧牢笼,打掉寻租空间,铲除腐败土壤,以环保行政审批、执法处罚、资金分配、人事干部任免等环保廉政风险高发领域为重点,抓紧制定负面清单、权力清单、监管清单,坚决防止暗箱操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环保工作深入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三要坚持思想教育从严、干部管理从严、作风要求从严、组织建设从严、制度执行从严。规范和引导全省环保系统党员干部着眼全局、服务大局,立足岗位、忠诚履职,迎难而上、破解难题,切实做到“三准三专三聚三提”,科学谋划新时期环保事业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民生需求的实际成效实施好、落实好《战略纲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努力让美丽与发展同行,为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