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环境保护部接到的举报案件中,大气污染类占73%,但在全年查处的案件中,大气污染类仅占12%。(11月2日 《北京青年报》)
近一段时间,雾霾频频造访北京,而最见效的治霾利器居然是等风来,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可见一斑。但让人诧异的是,在雾霾围城的形势下,环保部门治霾的力度却并不给力。正如报告所说,举报的案件很多,但真正查处的才10%多一点。让人不得不问,我国法律对违法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为何在执行中,却有法不依、有法难依?
其实执法力度太软,一方面是因为执法“小马拉大车”。时下,部分地区GDP崇拜并未完全退潮,部分项目依然是环保部门摸不得的老虎屁股。正如某省一位环保局长曾说,只要市(县)主要领导“不点头”,像“三高”企业这样的污染源,环保局管不了、治不了、关不了。另一方面,基层环保执法力量薄弱,监管手段落后,也是重要因素。当下而言,一般只有县一级设有环境执法大队,而大气污染源点多面广,很多时候确实鞭长莫及。
于是,就造成了雾霾依旧,公众用“聚众吸毒”等词汇,佩戴各种奇葩的防霾口罩等行为艺术发泄不满。如何舒缓公众的对立情绪?首先,环境执法要有硬保障。各级政府如何保障环境执法的执行?“青奥福利”不得不谈。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在一切为青奥让路的语境中,超标排污企业,该关停的关停,该搬迁的搬迁,倘若各级政府拿出这个力度来,何愁雾霾袭城?
其次,环保执法要进一步延伸。一方面,环保执法要向乡镇一级延伸。目前,乡镇一级或者偏远地区,小作坊、超标排放企业相对集中。而且上述地区,也是执法力量的真空区。这就造成了,污染企业超标排放的“我行我素”肆无忌惮。因此,告别巡视式的执法,让执法力量真正向下延伸刻不容缓。另一方面,环保执法要横向合作。无须讳言,一把锁挡住环保队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提高执法的硬度,必须要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横向合作。
在环境保护部接到的举报案件中,大气污染类比重最高,表明了群众的关切。而实际查处的案件中,大气污染类仅占12%,这说明环保部门并未真正与公众形成同频共振。显然,治理环境不能“等风来”,让环保执法尽快硬起来、覆盖面广起来,时不我待。 |